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直播 > 足球比分

足球直播- NBA直播- 世界杯专业赛事超清Live广州足坛名嘴陈曦:3点诠释广州蒲公英美好未来

发布日期:2025-10-30 16:47:06 浏览次数:

  足球直播,欧洲杯直播,体育直播,球客直播,雷速体育,篮球直播,风驰直播,NBA直播,英超直播,足球比分,足球赛事,意甲,欧冠,世界杯,世界杯直播,村超,贵州村超,波胆,角球,串球,大小球

足球直播- NBA直播- 世界杯直播- 专业赛事超清直播Live广州足坛名嘴陈曦:3点诠释广州蒲公英美好未来

  中乙联赛圆满结束的第二天,还未从前一日忙碌的报道中彻底缓过来,鸣聊体育新媒体团队继续出发,与广州足坛名嘴陈曦于下午时分在广州国际媒体港进行一次独家专访。主题内容自然是围绕广州蒲公英足球俱乐部而展开,毕竟陈曦所属的广竞体育与笔者一样完整跟进了球队整个赛季的征程,而且他作为解说员亦评述了本赛季蒲公英大部分比赛,拥有第一手资讯,对球队更是非常了解。借着比赛刚结束第二天的热乎劲儿,又是对球队最了解的媒体人陈曦进行独家专访,效果必将是最佳的,这样才能更好让广大球迷可以真正从更专业的视角来解读这支球队最本真的模样。

  来到广州国际媒体港11楼,相约在一个以全运会为背景的绝佳场地,访谈立马开启。与陈曦聊了近1个小时,内容涉及面广并逐层深入,绝对是非常全面的一次赛季回顾,亦是继赛季中独家专访钟毅后,又一篇广州足坛名嘴的系列报道,相信浏览过后,您一定受益匪浅。下面便为大家呈现专访的所有内容。

  鸣(大佬鸣):陈曦,您好。看到今年广竞体育开展了大湾区足球季的大规模直播报道项目,同时跟进广东、广州多支球队的第一手讯息,力度投入很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之前有过这样的先例吗?最终达成的效果如何?全运会后仍会继续吗?

  曦(陈曦):首先大家都会了解到竞赛频道,原来广州广播电视台竞赛频道这个平台,我们会对它进行一个改造升级。因为它属于传统媒体,在电视端大家已经看了很多年了,其实我们也一直在评估,到底应不应该向新媒体这个方向去发展。因为大家观赏体育赛事的方式和模式一直在变化,如今越来越多人通过手机、移动端来看体育赛事。我们也觉得不如把更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所以竞赛频道我们会终止播出,然后把原本的播出资源向新媒体方向转变,主要都是转移到手机端。所以我们就想到要搭建一个新媒体矩阵,“广竞体育”其实是大家以前对广州竞赛频道的简称,我们觉得可以沿用这个名字,这就是我们新平台的建设思路——希望能把覆盖面更多向新媒体方向拓展。

  比预期好,而且好很多!因为广竞体育本身是从零起步的,而且在新媒体这个潮流上,我们其实有点滞后了——其实早就该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我觉得是晚了一点,但发展速度比预期快。因为大家对竞赛频道、对“广竞”这个品牌都有很深的情怀,而且我们节目的品质,包括本地化、粤语解说这些优势,都保留下来了。所以之前我们尝试了很多足球赛事直播、体育赛事直播,还有短视频直播,也有新主播加入,比如苏舟,他们都带来了自己的特色。所以球迷的反应、覆盖范围、转播量和流量都相当不错,现在整个新媒体矩阵的粉丝快接近30万了。虽然和很多大的新媒体平台还有差距,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鸣:在传统媒体纷纷转型新媒体模式发展的当下,陈曦觉得广竞体育目前的转型效果如何?算成功算已经完成了吗?

  曦:向理想的方向发展!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可能今年用这个模式,明年就要调整新的——因为要根据媒体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所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保持学习的态度。

  鸣:在这个全年计划里,给广州蒲公英足球俱乐部的定位是怎样的?跟进报道整个赛季后,在作品制作、直播解说、评论分析层面,这支球队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最大收获是什么?

  曦:其实这里亦是一种缘分。首先,广州蒲公英是把好几家青训资源整合到一起,刚好又从甲冠升到了中乙,踏入了职业赛场。第一,这是本土球队;第二,队里有很多本土球员;再者,我们和球队背后的母公司关系也不错。另外,广竞体育本身也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和球队在定位上比较接近,有种“同气连枝”的感觉,算不上门当户对,但大家一拍即合——这个赛季是蒲公英职业足球的起步,也是广竞体育新媒体转型的新尝试,所以希望在战略合作中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本土——这是关键词。广州球迷对本土足球有很深的情怀和期待,而且广州球迷很特别,他们不会强求球队一下子出成绩,更看重“味道”对不对。蒲公英的建队思路一直很明确:本土化、青训化、年轻化,还有“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理念,这和很多球迷希望广州青训重振、推动新广州足球发展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今年蒲公英给我的感觉,就是“本土”——他们牢牢抓住这个核心,而且很坚持,管理层、教练组、核心球员基本都是大湾区的南方球员,这个宗旨贯彻得非常到位。

  可能很多人会说“年轻”,但我觉得“本土”的感受更深!当然,年轻也是重要元素,但我更多是站在广竞体育的角度看——我们和蒲公英的结合,本身就是本土力量的联手。

  鸣:很多人说广州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现阶段又处在最低谷,但事实上无论职业还是业余,各级联赛中还是有不少球队依然在运营和继续,只是暂时少了顶级联赛球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此刻真的在最低谷吗?

  曦:首先,我觉得广州这座城市值得拥有一支顶级球队,这是肯定的。至于足球发展的“高潮”和“低谷”,每个人定义不同。我觉得广州足球确实有过辉煌,但事物发展总有周期,有高有低。现在我更愿意称之为“转型期”——以前我们可能靠金元、靠强资本堆砌球队和市场,能达到国际化甚至洲际级的标准,但广州足球难道只有一种模式吗?不是的,现在变得更多元化了。比如广州豹有他们的生存模式、资源模式和目标,广州蒲公英也是一种生存、建队模式,还有广州联、铭途,包括深圳青年人等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之前提到“湾区足球”——不需要只集中在某个级别、某种规模,而是用多元化的模式发展。这种探索反而能让更多资源进入足球领域,不是只有一种成功模式,而是多种运作模式并存。蒲公英其实就是在走一条新路子,而且走得不错,所以湾区足球的核心,就是多元化发展。

  广州足球的发展目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挫折,但这些挫折也让大家能更理性地看待现在的广州足球——泡沫挤掉了,反而有更多不同形式的足球受到关注,这未必是坏事。

  鸣:跟进广州蒲公英德桦绿建一整个赛季,对他们的球员有一定认知,如果三条线(后卫门将、中场、锋线)各选一名令你印象最深、综合表现最优异的球员,你会选谁?如果继续进行优中选优,在这三个里面再选一个最好的,陈曦又会选谁?他就是球队赛季的MVP吗?

  曦:好的,今年我一路跟着球队比赛,算是比较了解球队的情况。首先锋线我选杨悠仙——他受伤后依然是球队进攻线最有威胁的球员,收官阶段也有进球,是球队的头号射手,锋线核心作用毋庸置疑;中场的话,我选黄培钊,他今年几乎全勤,只要上场就给人很安心的感觉,覆盖能力强、能保护防线,还会适时助攻,无论什么时候都斗志昂扬,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一环;防线的话,我选范芮玮——他有过顶级联赛的经历,能力很全面,作为队长,最关键的是“稳定”,像定海神针一样。他的能力大概80分,每场表现基本都在70-80分之间,不会突然失常,也不会忽好忽坏。后防线球员最看重稳定,而且他还能领导球队,今年还有5个进球,攻防兼备,非常出色。

  MVP自然是范芮玮!这和球队昨天选的“金球奖”结果一致。我觉得球队和球迷都看得很清楚,昨天直播时我在评论区和球迷互动,问大家选今年蒲公英最佳球员,大部分都投给了范芮玮。他攻防兼备、有队长的领袖作用,再加上稳定性——只要他在场上,大家就很放心,也认可他的表现,所以他是球队的好榜样,当选最佳实至名归。

  鸣:再看看球队整体,不能说低开高走,但经历了起起伏伏好几个阶段,你觉得对广州蒲公英而言,这样的赛季经历正常吗?最后1分之差与争冠组无缘、而要高分进入保级组的结局,有预料到吗?这个结果太遗憾,会让你对整个赛季的表现失望或扣分很多吗?蒲公英目前的实力应该进争冠组吗?或者说在争冠组的历练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吗?

  曦:我觉得非常正常。第一,他们是第一次体验职业足球,不过职业联赛的运作模式、比赛强度,他们都是第一次接触。第二,今年组队时间很晚,整合了新资源,对谭指导(教练)和整个球队的运营来说挑战很大——季初备战、阵容磨合的时间都不够,这会影响稳定性。第三,球队年轻,年轻就意味着稳定性差。另外,今年很多球员还要兼顾升学考试、全运会以及各个地区的赛事,导致球队阵容有一段时间波动很大。再加上赛制原因:差一分没进争冠组,落到保级组后,积分压力小了,球员积极性难免会放松,毕竟年轻,球队也不会刻意施压,所以影响发挥的客观因素其实很多。

  赛季初我没给球队定预期,因为定位是“职业赛场初体验”,而且对球队整合后的效果未知数太多,只希望能看到球队运营达到职业级别。后来慢慢看比赛,发现这支球队很有本土味道,走技术流,带着以前太阳神、广州队时期的南派足球风格,而且谭指导很会根据球员特点调整,越看越有好感。差一分没进争冠组,确实有运气成分,关键时候没把握好,主观和客观因素都有,有点遗憾,但这就是职业足球的体验,不能怪球员。反而通过今年的经历,很多球员明白了职业足球的残酷,学会了自我管理、树立目标,无论对个人还是球队发展,都是好事,不用太追求成绩。

  现在的成绩算正常。当然,如果把握得好,有机会进争冠组,但看今年和广西恒宸的比赛,能明显感觉到差距——对方是有丰富职业经验的球队,或者核心球员年纪更大、实力更强,我们这支青年军确实有差距。所以我不觉得失望,反而觉得他们今年最重要的是“上好一课”,积累了经验。

  心态肯定不一样。进了争冠组,球队投入的资源、运营目标都会调整,球员心态也会完全不同——保级组压力小,能多给新人试阵机会,可能要付出成长代价;但争冠组每场都是硬仗,训练、备战会更投入,资源倾斜也更多,整个氛围完全不一样。所以不能单一说“进争冠组就一定更好”,而是不同赛制下球队的运营方向不同:保级组是“保证基本表现+试新人、试阵容”,为明年储备球员;争冠组就是“全力冲成绩”,两者的比赛计划是根据赛事性质定的。

  鸣:进入第二阶段,广州蒲公英德桦绿建在保级组的表现很一般,相较第一阶段有明显分野,你觉得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动力不足吗?从这个角度看,会否更好回答上面的问题:未能进入争冠组对球队影响很大?大家的心气、拼劲是不是一下子就没有了?

  曦:很多时候输球或没赢,确实是在试新人、试战术。球迷对保级组的关注度可能会降低,也知道球队保级没问题,所以对成绩的期待会下降,但球员自己的目标也变了——我觉得他们是“正面的松弛”,不是摆烂,而是有明确目标:试阵、练新人。毕竟球员也是人,没那么强的动力时,可能不会拼得那么狠,也会担心受伤;而保级组里有些球队要保级,会拼命,一对比就容易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我更多是理解的态度。

  鸣:广州蒲公英喊了一个赛季的“为青春而战”,陈曦觉得具体落实在训练比赛、俱乐部运营和培养人上做得如何?有哪一点让你印象深刻,觉得是真正的落实?客观点评:满分一百分,目前完成的程度可以有多少分?

  曦:首先,每场比赛蒲公英的首发阵容里,至少有一半接近U21球员,都是广州不同青训体系的成果,谭指导很敢用新人,允许他们犯错,愿意给机会。今年我见过一个很好的例子:保级组的一场比赛,球队用了代昌诚打右边,结果他频频被对方冲击威胁。换成一般教练,可能直接把新人换下来了,会打击他的信心,但谭指导没有换人,而是调整位置——让全能的梁正回撤打右边后卫,代昌城推去右翼,这样代昌城能发挥进攻天赋,梁正的全能也能守住右路。这就是对年轻球员的包容和保护,特别重要。如果在大球会,新人45分钟表现不好就会被换下,但在这里,教练和球队会花心思保护他们的信心、给他们成长机会,这是有青训理念的球队才会做的事。

  85分。还有几个年轻球员很值得期待,比如入选国字号的郭五岳和门将范梦桐。郭五岳天赋很高,18、9岁基础就很好,只要自己努力、规划好,未来有望在国字号或更高级别赛事立足;范梦桐也顺利接过了主力门将的位置。中前场的年轻球员,比如梁奕斌、黄培钊、凌传滨,也慢慢能撑起球队了。前几天和陈健龙聊天,他说之所以选择退役转做总监,就是因为看到这些年轻球员能顶上来了,不用再以球员兼教练的身份带队,可以安心做管理层从宏观上帮球队——这本身就体现了“为青春而战”的成果:球员成长、球队给平台、保护到位。扣的15分,是“持之以恒”——毕竟只做了一年,接下来长远发展,球员规划、球队运营能不能坚持,还要时间检验,不是今年做得不好,而是留给未来去完善。

  曦:我不会直接对比,每个球员特点不同。赛季初是龙文灏当主力门将,后来通过调整范梦桐获得机会,表现不错,进步很快,但缺点也明显,比如出击时机、处理高球还有提升空间,他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鸣:谈谈青训谈谈培养年轻球员,你觉得是球队整体最终取得更不错的成绩,还是有更多的球员入选国字号,真正有球星胚子涌现,才算是更为成功的表现?广州蒲公英这点做得如何?实际在球场上球队所执行的技战术打法,对年轻球员的培养有决定性作用吗?会不会有哪一种或几种战术更适宜培养新人?这一点广州蒲公英又做得如何?

  曦:首先,入选国字号的前提是有充足的比赛时间,蒲公英现在的主力阵容里年轻球员占比高,郭五岳和范梦桐有稳定上场机会,自然会被国字号关注,这是顺理成章的。其他球员里,黄培钊可以多期待——他的位置(后腰/中场)在中国足球一直很缺人,只要在控球、传球上再提升,有机会。但也不用把“国字号”当成唯一标准,球员稳步成长更重要。

  现在大家总把“战术”复杂化了——其实没有哪种战术天生适合年轻球员,只有哪种战术适合当前的球队。比如蒲公英进攻球员天赋高,就多设计进攻端的战术模式;如果防守好、反击强,就围绕攻防转换做文章。核心不是“战术适配年轻人”,而是“战术适配球队”,这个概念要先明确。

  鸣:会不会有人拿他们和萨尔瓦多的球队比?萨尔瓦多的打法更激进,是不是更适合年轻人?还是没有这种说法?

  曦:萨尔瓦多带的是足校球员,基本都是同一套西班牙足球理念培养出来的,执行起来更顺畅;但他把这套理念带到重庆也没成功,起码暂时没成功。所以谭指导的优势是“因材施教”——他不会硬让球员按固定模式踢,而是先摸清每个球员的特点,再针对性设计战术,这对青训和年轻球员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鸣:谈谈主教练谭恩德团队这个赛季的表现,你认为最终给予怎样的评判定位才算客观?在困难重重的境遇下,他的执教在哪一点给你最深的印象?临场指挥和赛前准备,哪一点做得更好?下赛季继续执教的话,哪一点首当其冲要改变?

  曦:首先,谭指导是个很严谨的教练——就算是踢保级组,训练里对球员的要求也没降低。平时训练他都亲自上场示范,言传身教,对年轻球员多的球队来说,教练不能只袖手旁观,必须把经验传下去,谭指导这点做得很好,目前来看很适合蒲公英。另外,教练团队之间很熟悉、分工明确,能快速进入“帮年轻球员成长”的状态。球队里有三四十个来自不同青训体系的球员,教练团队要按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分组制定训练计划,既要保成绩,又要培养新人、找好苗子,难度很大,但他们已经做得非常好,甚至有点超负荷——毕竟大球会的教练和后勤团队有二三十人,蒲公英是在有限资源里,靠专业高效的团队做到了极致。硬件方面球队也投入了很多,当然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想成绩更好,后勤保障(比如球员身体维护、训练场维护)可以根据战略再增加人手,把细节做更极致,这和球队未来规划有关。

  不算忽略。现在顶级球队的教练和后勤团队有二三十人很正常,要管三条线;蒲公英是在有限资源里,用专业的团队做到了最好。硬件上也投入不少,后续提升空间要看球队战略——要不要加人手把细节做更细,取决于他们的发展目标。

  谭指导是个话不多、很简约的教练,不会关注没必要的事,也不会回应无关的言论——在有限的精力里,他只做专业的事。球迷有发表意见的自由,比如希望球队两年冲超,这很正常,但球队有自己清晰的战略和目标,首先要完成自己的计划,再考虑是否关注舆论。毕竟球迷太多,不可能取悦所有人,所以他一笑而过是真的不放在心上。当然,我们媒体或球队领队可以偶尔和他提提球迷的期望,觉得有用的可以听,没用的就不被影响,专业的教练就该这样。

  赛季初可能有球迷觉得谭指导换人不够果断,但首先要明确:球队是第一次踢职业联赛,球员表面的赛场表现,和教练团队掌握的身体状况、备战情况不一样——最了解球员的永远是教练。比如你觉得某球员踢60分钟就该换,但教练可能让他踢80分钟,因为知道他的体能能支撑;为什么换A不换B,也是基于球员的身体状态和备战情况,这些内部细节球迷看不到,只看表面评价换人是片面的。

  另外,季初集训时间短,球员体能储备不够,也影响了他的用人选择。但谭指导很快就摸清了球员特点,确定了固定首发阵容,也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主力、什么时候该用替补冲击——比如梁正,一开始打边锋勉强,后来发现打前场全能型攻击手可行,慢慢挖掘出他的多元能力,这需要时间,但谭指导在短时间内就找到了用好这批球员的方法。至于赛前准备和临场应变,因为球队太新,不能用英超或顶级豪门的标准来要求——教练团队用了小半季才完全摸清球队,批评很容易,但找到背后的原因、学会理解和支持,才更难。

  鸣:很多人都对球队第二阶段表现有点不满意,我也认同,但现在看我的理解还不够深,您的视角更全面、更高……可能我们看比赛只看表面,没意识到有些场次是在试球员、练战术。加上俱乐部一直提青训,具体到比赛里,大家还是盯着输赢,忽略了这些点。

  曦:球员也是人啊。如果球队确定能保级,没那么大成绩压力,自然可以多试新人、练战术,这些球迷可能光看输赢就忽略了。俱乐部一直说“培养球员、重视青训”,但落实到比赛里,大家往往只看结果,容易漏掉这些细节。因为我们工作原因,每场都要跟进,还要看训练,了解的信息更全面;球迷得到的信息相对片面,有不同看法很正常。所以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让大家更了解球队的情况。

  鸣:展望一下未来,陈曦以你专业足球解说评论员的角度,如何看待广州蒲公英未来的运营发展?形容一下怎样继续下去,才是一个最健康、最理想的模式?包括球队在继续打造年轻化的同时,不看重赢球升级?引援真的不考虑有经验的球员,不考虑更好以老带新?等等一系列发展的话题,说说你的观点。

  曦:三个点:第一,球队要稳定——投入稳定、目标持之以恒,比如青训投入、年轻球员培养、本土化方向,同时兼顾职业联赛的升级目标,这些都需要时间坚持,量变才能引起质变。第二,球迷运营和主场选择可以再优化——比如能不能选更方便球迷到场的主场,提升球迷观赛体验,让更多人方便地了解和支持球队。今年是第一年,选择增城(主场所在地)是考虑到投入等因素,未来可以在这方面再斟酌提升,球队肯定也在做相关规划。第三,落实“蒲公英智慧足球种子计划”——把青训理念和球队引援、科技手段结合,让“蒲公英”的概念覆盖更多地方,真正让本土年轻球员受益。

  中国足坛的转会市场很复杂,教练肯定希望引进最好的球员,中乙联赛没有外援,只能靠国内球员,要去发现、了解、培养、引进、谈判……这里也涉及人脉,还有所属球队的资源能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是一个综合考量。我觉得作为教练,绝对会综合评估:既希望提升实力,也希望引进的球员和球队文化、概念及年轻球员可以完美融合,这些必须考虑。至于是否以老带新,相信俱乐部不会教条主义,不会限制自己一定是某种固有的模式,只要能帮助球队成长,适应球队的文化,可以和球队同步,这才是最重要的。相信广州蒲公英足球俱乐部会有自己清晰的体系,当所有点都确认无误后,再去引进。

  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我觉得完全是可以共同进行的:既有好的成绩,也能培养优秀球员。一支球队有好的球员支撑,自然会有好成绩。这并非一个矛盾,可以同时进行!难度很大?所以这就是职业足球啊!职业球队不就是做这个的吗?

  专访心得:跟着陈曦聊完广州蒲公英的赛季故事,心里满是踏实的感触。原来这支年轻球队的起伏里,藏着太多球迷没看透的细节——试阵时的输球不是摆烂,保级组的松弛是为了攒下成长的底气。

  最打动人的是“本土”二字的重量:从教练因材施教护着新人,到队长范芮玮稳如磐石的守护,再到球队和广竞体育“同气连枝”的成长,都透着广州足球的韧劲。低谷与否不再重要,剥离金元泡沫后,这份踏实做青训、陪着年轻人慢慢走,才是广州足球该有的模样。期待这群年轻球员在稳定的土壤里,长出属于广州足球的下一个春天。